微服务和中台:解开误解的纽带
在当前的IT架构讨论中,微服务与中台的关系常常被误解为必然相连。然而,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本文将详细阐述
业务中台的概念、其与微服务的关系、如何构建业务中台,以及传统企业如何进行IT架构转型。
业务中台的概念
业务中台,作为一个业务概念,强调的是企业整个核心价值链中可共享、可复用的业务能力。这些能力跨越供应链、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等多个业务域,被沉淀到一个共性的平台中,即业务中台。构建业务中台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复用这些共性业务能力,企业能够更加快速、灵活地构建前台应用,从而响应市场变化,提升业务效率。
业务中台与微服务的关系
尽管微服务架构在当前的IT界备受推崇,但业务中台并不必然要求底层是微服务架构。业务中台与微服务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
上,业务中台可以基于任何类型的架构构建,包括传统的单体架构。只是当业务中台发展到一定规模,传统的架构无法满足高并发、高性能的需求时,企业才会考虑将业务中台的能力拆分成更独立、自治的微服务。
如何构建业务中台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构建业务中台并不意味着要立即进行IT架构的微服务化改造。相反,企业应该首先识别已有的ERP系统、合同系统
、财务系统、采购系统等能够对外暴露的可复用业务能力。这些业务能力应该是具有明确业务概念的服务,如订单的废弃、提交,预算的校验等。通过提供这些业务服务的API接口,并通过上层的能力开放平台统一管理和治理这些接口,企业就可以快速构建共享服务能力平台。这个共享服务能力平台,实际上就可以充当业务中台的作用。它不需要废弃原有的传统业务系统,也不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中台或业务中台。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这种循序渐进的做法更加可行且行之有效。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并发量的增加,企业可以逐渐将已有的单体业务系统朝微服务架构迁移。
传统企业的IT架构转型
在面对IT架构转型时,传统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不要一听到业务中台就认为必须要微服务化,也不要一听到数据中
台就认为必须要对传统的单体架构进行微服务化改造。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业务现状、IT现状以及实际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无论
是构建共享服务能力平台还是进行微服务化改造,都应该以快速落地、快速实施为目标。
中台和微服务有什么关系?是否所有企业都必须将原有单体架构改造为微服务才能建立业务中台?
业务中台与微服务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业务中台更强调对企业核心价值链中各业务域可共享、可复用的业务能力进行沉淀和整合,构建共性平台以快速灵活地构建前台应用。而微服务架构是在业务中台发展到一定规模并发量后,为了满足需求而将业务中台拆分成一个个独立自治的微服务。不是所有企业都必须将原有单体架构改造为微服务来构建业务中台。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根据当前业务现状和IT现状实事求是地选择最佳方案更为重要,例如先快速构建共享服务能力平台,然后根据各个业务系统的实际发展需求和并发量逐步将其向微服务架构迁移,这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做法。
传统企业如何快速构建自己的业务中台?
传统企业构建业务中台时,首先不应立即进行IT架构的微服务改造,而应重点识别已有的ERP系统、合同系统、财务系统、采购系统等对外暴露的可复用业务能力,并提供具有明确业务价值的业务服务能力API接口。通过上层总线或能力开放平台统一管理和治理这些接口,快速构建前端应用,从而实现类似传统SOA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充当业务中台的角色。